首页

服侍夫妻主文章

时间:2025-05-29 10:06:53 作者:《中国记事(1912-1928)》从西方人观察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社会 浏览量:28973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历史非虚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大量一手资料、48幅珍贵历史图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重构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中国记事(1912-1928)》(全两卷)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作家、学者、记者、外交官、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王笛经过细密的中英文资料耙梳,发掘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陆徵祥、顾维钧、胡适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

  该书的全国首发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记事(1912-1928)》反复出现的“觉醒”一词,是当时观察者对中国的核心描述。这种觉醒不仅是政治变革,更体现在女性参与革命、社会观念转变等细节中,呼吁关注被传统叙事遮蔽的群体。该书充分体现了历史写作的文学性与开放性,为小说家和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历史叙事走向大众。

全国首发分享会现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称赞这一作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细节和宏大叙事,并通过他者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呈现了他者凝视下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

  王笛说,过去他研究中国历史,根据的是中文资料,通过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在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观察到的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理解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观点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王笛坦言,“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哪些是他们的局限、偏见,哪些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巴西联邦众议院巴中友好小组主席丹尼尔·阿尔梅达称赞全球安全倡议是“捍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力武器”。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认为,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是兼顾各国利益,强调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和发展程度,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政策顾问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表示,安全是国家实现发展的前提,全球安全倡议具有远见和智慧,为各国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友好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吉勒·卡尔博尼耶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提供了将生存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的框架,表明没有和平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没有发展则无法保障安全与和平。

习近平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强调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万人马拉松在新疆伊宁市开跑

“逆周期调节”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周期阶段,通过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平缓‌,更好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类。

小新探宝:走进莫奈的时空花园——《鸢尾花》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无法回避一个根本矛盾,即人的欲望的无限可能性同满足欲望对象的有限性之间的紧张,也就是同“稀缺”作斗争。不同的文明在解决这一矛盾时所采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无人机“飞入”更多应用场景

几天前,石家庄的李女士来北京就医的体验,改变了她对异地就医难的印象。2022年,她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心脏手术。经过一个孕期,生产后出现头痛等症状,于是来北京复查。李女士今年31岁,是石家庄企事业员工,在石家庄缴纳社保,持本地社保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